2025新版西师版1年级下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+课件

¥ 16.00

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

西师数学一年级年级

20以内的退位减法-分铅笔》教学设计

课题名

分铅笔

教材分析

知识内容方面《分铅笔》这一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起始部分。它以分铅笔这一具体情境为依托,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和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。在此之前,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,这为学习退位减法奠定了一定基础。通过分铅笔活动,将抽象的数字计算与具体操作相结合,有助于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。

教学目标承载方面教材设计“分铅笔”环节是为了实现多个教学目标。首先是学习目标,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理解减法运算,尤其是退位减法中“不够减”的情况,掌握如“破十法”等计算方法。其次是学习分析内容,培养学生动手操作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。分铅笔的活动需要学生亲自参与,尝试不同的分法,在这个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。最后是学科核心素养,以有趣的分铅笔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,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
教材结构地位方面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中,《分铅笔》处于开篇的关键位置。它引出了退位减法的核心算理和算法,为后续更复杂的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内容提供了范例和基础。学好这部分内容,能让学生顺利过渡到其他减法算式的学习,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,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教学目标

1.学习目标描述:让学生通过分铅笔的活动,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,掌握计算方法。

2.学习分析内容: 以分铅笔这一具体情境为依托,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和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。在此之前,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,这为学习退位减法奠定了一定基础。通过分铅笔活动,将抽象的数字计算与具体操作相结合,有助于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

3.学科核心素养分析: 以有趣的分铅笔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,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
教学重点

 通过分铅笔的操作,理解退位减法的含义,掌握计算方法。

 

教学难点

 理解退位减法中“退1当10”的算理。

教学方法

直观演示法、操作实践法、讨论法

教学准备

教师准备:准备一盒10支铅笔和5支散放的铅笔

学生准备:每人准备一盒10支铅笔和5支散放的铅笔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(3分钟)

教师:拿出一盒铅笔(里面有10支)和散放的1支铅笔,问学生:“这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?”

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 + 1 = 11。然后说:“现在老师要把这些铅笔分给两个小朋友,怎么分呢?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分铅笔学习新的数学知识。

设计意图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(数铅笔)入手,利用已有的加法知识引出问题,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——分铅笔,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,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。通过展示实物铅笔,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直观性,便于学生理解。

二、探究(12分)

教师: 给每个学生准备11支铅笔(可以是一捆10支1支散的),让他们把铅笔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10支,另一部分是1支。然后提出问题:“如果从11支铅笔里拿走9支,怎么拿呢?”

学生: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分一分,拿一拿。可以引导学生先从10支那捆里拿走9支,这时10支里还剩1支,再把这1支和1支散的合起来,就是2支。

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分法,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。

设计意图】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分铅笔的活动,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问题。这种操作实践能将抽象的数学计算具象化,让学生直观地面对“从11支铅笔里拿走9支”这一问题情境,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办法。通过自主尝试和同桌交流,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,同时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碰撞,为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。请同学上台展示讲解,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,也能让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法。

• 根据学生的操作,讲解11 - 2的算理。在计算11 - 2时,把11分成10和1,先算10 - 2 = 8,再算8 + 1 = 9。

• 强调这种“破十法”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应用,用式子表示就是:11 - 2 = 10 - 2 + 1 = 9;平十法11-1=10,10-1=9.

• 在黑板上多举几个例子,如11 - 9、11 - 8等,让学生试着用“破十法”“平十法”计算,并说出计算过程。

【设计意图】基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直观体验,将具体的分铅笔行为抽象为数学计算方法——“破十法”。通过详细讲解11 -2的算理,让学生明白计算步骤背后的逻辑,即把11分成10和1,先算10 - 2 =8,再算8 + 1 =9,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。在黑板上多举例子,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“破十法”在不同算式中的应用,强化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。
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
•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,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。

• 游戏:“摘苹果”。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,每个苹果上有一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,如11 - 8、16 - 9等。请学生上台摘苹果,并说出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。

【设计意图】:课本练习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,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。“摘苹果”游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继续练习,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。这种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,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。

5. 课堂小结(3分钟)

•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通过分铅笔学习了什么,引导学生回答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“破十法”计算方法。

• 强调理解算理的重要性,鼓励学生在课后可以用小棒等物品继续练习这种计算方法。

【设计意图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内容,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体系,强化对20以内退位减法“破十法”计算方法的记忆。强调理解算理的重要性,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进一步巩固知识指明方向,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。

 

板书设计

20以内的退位减法——分铅笔

1. 11 - 2的计算方法:

• 分铅笔过程:10支一捆和1支散的,从10支里拿走2支,剩8支。

8 + 1 =9

• 算理:11 = 10 + 1     11 -2 = 10 - 2 + 1 =9

2. 练习:

• 12 - 9 =        • 15 - 8 =

3. “破十法”:‘平十法’

重点强调在退位减法中的应用。

 

课后作业

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分物品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,至少完成5道

【设计意图】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物品计算,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中,既能加强亲子互动,又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退位减法知识。通过至少完成5道题的要求,保证一定的练习量,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。

教学反思

亮点:1. 情境导入有效:通过展示铅笔并从简单的加法问题过渡到分铅笔的减法问题,能引起学生的兴趣,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。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,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。

2. 注重操作实践:在教学过程中,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进行分铅笔操作,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计算方法。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,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。

3.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:综合运用直观演示、操作实践和讨论法。在讲解算理时,结合学生的操作进行直观演示,使算理更清晰;让学生同桌讨论和上台展示,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,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。

4. 练习形式丰富:设计了课本练习题和游戏“摘苹果”两种练习形式。练习题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,游戏则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,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计算能力。

不足之处:

1.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:在操作探究和练习环节,部分学生可能理解和掌握得较快,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。在课堂上,没有充分关注到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,导致他们在后续练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
2. 对算理的强化可以更深入:虽然在讲解和练习中多次强调了“破十法”的算理,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步骤,对“退1当10”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。在教学过程中,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,如让学生互相提问,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。

3. 时间把控略有欠缺:在操作探究环节,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,导致这个环节时间稍长,使得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有些紧张,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“摘苹果”游戏中,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。

课堂教学建议:1. 关注个体差异:在课堂上,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巡视和指导,鼓励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。可以在练习环节设置分层练习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。

2. 深化算理理解:增加一些关于算理理解的互动活动,如小组讨论算理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,或者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类似的退位减法问题,并解释算理。这样可以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,避免死记硬背计算方法。

3. 优化时间管理:在进行操作探究等环节之前,更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,同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更灵活地把控时间。如果发现某个环节时间过长,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加快进度,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,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。

 

 

 


购买课程后如何获取资源?
付款后,自动显示课程的网盘下载链接,也可在【我的】页面点击【已购买】进行查看所有已购买资料。如遇其它问题,请联系客服。
观看后能否退款?
由于课程为虚拟商品,购买后无特殊情况不支持退款,请慎重购买。
售后问题如何咨询?
在【我的】页面点击【联系客服】。
黔ICP备2023012453号

首页

资料库

文件夹

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