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课件+教案反思+导学案+试题及素材

¥ 8.00

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

:10支铅笔,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?现在我们一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。(课件出示:教材第1页记录表)

:如果每人分3支、4支、5,分别可以分给几人呢?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,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?

学生分组活动,教师巡视指导。

 

 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,教师填写表格,确认结果。

每人分几支

分给几人

还剩几支

2

5

3

3

1

4

2

2

5

2

  :观察以上分法,把它们分类,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。

: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,一种是正好分完,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。

:10支铅笔每人分2,可以分给几人?有没有分完?该怎么列式计算?

:10÷2=5(),铅笔正好分完了。

:10支铅笔每人分5,可以分给几人?有没有分完?该怎么列式计算?

:也正好分完了,算式是10÷5=2()

: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?

:被除数÷除数=商。

:10支铅笔每人分3,可以分给几人?有没有分完?

:每人分3,只够分给3,还剩下1,剩下的这1支不够再分给1人了。

:那剩下的这1支该怎样表示呢?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——有余数的除法。我们把这个平均分时分不完或剩余的数叫作余数。算式应该写成10÷3=3()……1(),3人的后面加6个小圆点之后写下剩余的数,并写上这个数的单位。

带领学生读算式:10除以3等于31

: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?

:10÷4=2()……2()

:比较上面的几道算式,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?余数表示什么?

:在分不完的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。余数表示分不完但是又不能再分的、剩余的数。

【设计意图:小学生概念的形成需借助操作活动。通过把10支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,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理解,为余数的抽象概念打下基础。“写算式”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,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。教学时,通过一系列的观察、思考和交流等活动,“没剩余”引出“有剩余”,从而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,发展了抽象思维,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】

2.教学例2

:下面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。我们可以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,8根摆2个正方形。(边讲解边演示)像这样继续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,结果会怎样?先摆一摆,再写出除法算式,并把教材第2页的表格填完整。

学生在小组内摆小棒、写算式、填表格,并交流结果;教师巡视了解情况。

组织学生交流汇报,展示填写表格的结果。

小棒根数

12

13

14

15

16

正方形个数

3

3

3

3

4

余下的根数

0

1

2

3

0

  :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,你有什么发现?

:余数可能是123,不能是4

:为什么不能是4?

:如果余数是4,即余下4根小棒,那么就可以再摆1个正方形,也就是说余下4根小棒的话,就又够分成一组了,还可以继续分。

:这说明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?

:余数都比除数小。

【设计意图:围绕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,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,充分利用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的兴趣,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,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,明确“余数必须比除数小”】


购买课程后如何获取资源?
付款后,自动显示课程的网盘下载链接,也可在【我的】页面点击【已购买】进行查看所有已购买资料。如遇其它问题,请联系客服。
观看后能否退款?
由于课程为虚拟商品,购买后无特殊情况不支持退款,请慎重购买。
售后问题如何咨询?
在【我的】页面点击【联系客服】。
黔ICP备2023012453号

首页

资料库

文件夹

我的